集料生產系統是混凝土粗、細骨料生產企業的生產和加工,包括原料場、骨料加工廠、堆堆場和內部運輸系統。粗骨料的合格、合格、低成本是混凝土拌和物及時供應的任務。
骨料生產系統的設計主要是探索和選擇材料域。材料來源,開采和運輸方法;選擇骨料加工廠其生產能力和制砂生產線過程中的定位;料設計和質量控制等。
骨料堆場的作用是儲存量的砂石材料,解決骨科生產與需求之間的不平衡。物料堆放、半成品儲存和成品儲存三。在解決集礦與加工不平衡的過程中存在著樁。半成品材料(預篩分砂和碎石的混合物)是解決砂石加工過程之間的不平衡的過程。混凝土連續生產所需的材料,起到和穩定骨料含水率(保持砂料脫水),或穩定骨料溫度的作用。
砂石料的總儲量,一般按高峰時間的月平均數50%~80%的考慮,汛期、凍結期的開采時間需按骨料料量加上20%的余量進行校核。成品堆場容量,仍應滿足砂巖脫水要求。
制砂生產線設計砂石材料倉庫,倉的位置和高度應選擇高于洪水位,周圍應有良好的排水、排污設施,地下通道應設置集威爾斯,排水和沖洗帶機污染排泥管。筒倉的結構設計是為了滿足安、經濟和維護的要求,盡量減少骨料運輸次數,防止橋面變形和廊道不均勻沉降。
為防止粗集料的破碎和分離,應在3m以下控制高差,在高空控制下的帶機接頭在150米以下。準材料,應分層,逐層。注意細骨料脫水,保持清潔和濕度。
細集料入混合機前,表面含水量應控制在5%以內,濕度以3%~8%為宜,易干易分離。完成筒倉在各級的總儲存,須建立一個的分區,以防止骨料混合。分區的高度由骨料自然的角度(34到37度),和高度o.8m或更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