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機制砂快速發(fā)展的背景下,家修訂了GB/T14684-2011《建筑用砂》的,名稱更改為《建設用砂》。此次修訂的建筑用砂,也是在為近些年所興起的人工砂制定一個依據(jù)。
1、機制砂定義:
機制砂是指經(jīng)除土處理,由機械破碎、篩分制成的粒徑小于4.75mm的巖石顆粒。但不包括軟質巖石、風化巖石的顆粒。
2、機制砂的規(guī)格:
機制砂的規(guī)格按細度模數(shù)(Mx)分為粗、中、細、特細四種:
粗砂的細度模數(shù)為:3.7—3.1,平均粒徑為0.5mm以上;
中砂的細度模數(shù)為:3.0—2.3,平均粒徑為0.5mm—0.35mm;
細沙的細度模數(shù)為:2.2—1.6,平均粒徑為0.35mm—0.25mm;
特細沙的細度模數(shù)為:1.5—0.7,平均粒徑為0.25mm以下;
細度模數(shù)越大,表示砂越粗;細度模數(shù)越小,表示砂越細。
3、機制砂的等級和用途:
(1)等級:機制砂的等級按其技能需求分為:Ⅰ、Ⅱ、Ⅲ三個等級。
(2)用途:
Ⅰ類砂適用于強度等級大于C60的混凝土;
Ⅱ類砂適用于強度等級C30—C60及抗凍、抗?jié)B或其它要求的混凝土;
Ⅲ類砂適用于強度等級小于C30的混凝土與構筑砂漿;
4、機制砂的要求:
機制砂的粒徑在4.75—0.15mm之間,對小于0.075mm的石粉有的比例限制。其粒級分為:4.75、2.36、1.18、0.60、0.30、0.15。粒級好要連續(xù),且每一粒級要有的比例,粒型好呈立方體,對針片狀的含量也有的限制要求。
5、機制砂的顆粒級配:
砂的顆粒級配是指砂子大小顆粒的搭配比例。如果是同樣粗細的砂,其之間的空隙大;兩種粒徑的砂搭配起來,其之間的空隙就有所減少;三種粒徑的砂搭配,空隙更小。由此可見,砂子的空隙率取決于砂料各級粒徑的搭配程度。級配好的砂子,不僅可以節(jié)省水泥,還可以提高混凝土和砂漿的密實度和強度。
6、機制砂的原料:
機制砂的制砂原料一般通常用花崗巖、玄武巖、河卵石、鵝卵石、安山巖、流紋巖、輝綠巖、閃長巖、砂巖、石灰?guī)r等品種。其制成的機制砂按巖石種類區(qū)分,有強度和用途的差異。
7、機制砂的粒型要求:
礦山配置對破碎物料的顆粒要求是細,一般通常而言,針片狀的物料進入磨機反而更容易被磨碎。而建筑碎石的要求正好相反,對針片狀有嚴格的比例限制。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立方體顆粒帶棱角,其棱角能夠起到顆粒與顆粒之間相互鎖緊的作用。同時立方體顆粒比針片狀顆粒和圓形顆粒附著力更強,且占有更大的表面積。
8、機制砂的檢驗:
家有規(guī)范的細集料檢驗,主要檢驗項目有:表觀相對密度、堅固性、含泥量、砂當量、亞甲藍值、棱角性等。
已有632人成功參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