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北京沿京昆高速南行,途經河北省滿城縣時,過去高速公路西側由于采礦形成的白茬山,經過恢復治理,破損的山體已重現綠色。
關閉后的灤縣椅子區采石場已修復綠化
近年來,河北省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,在省大力弘揚“塞罕壩精”,堅持生態優先原則,將礦山環境整治由土資源部門“一家管”上升為黨政統籌“齊心抓”,以露天礦山為,通過持續開展專項整治行動,不斷加大治理力度,燕趙大地曾經滿目瘡痍的“金山銀山”,正逐步變成充滿生機的綠水青山,走出一條資源安與生態保護相統籌、礦山建設與綠水青山相協同的綠色礦業發展之路。
黨政統籌的新格局
作為礦業大省,河北省礦山多時有2萬多個,曾是省重要的支柱產業。經過多年的資源整合和政策性關閉,截至2015年,河北省固體礦山企業有3373個,與2010年相比減少了32.76%。
礦山企業數量雖然逐年減少,由于歷史欠賬多,高強度礦業開發遺留下沉重的環境問題。據河北省環境地質勘查院調查,截至2015年,河北受礦山開采影響破壞面積達782平方公里,其中責任主體滅失的礦山跡地累計破壞面積達220平方公里。河北境內的太行山、燕山一帶,大量露天開采的貧磁鐵礦、建材礦,對地形地貌景觀、山體植被的破壞尤為嚴重,而且造成揚塵污染。
在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重大戰略中,河北是京津冀生態建設和環境治理的主戰場。近年來,河北將礦山環境整治作為生態建設和大氣污染防治的重要內容,打響了礦山環境治理攻堅戰。
河北省土資源廳廳長潘愛良表示,與過去主要由土資源部門推動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不同的是,在河北省委、省主要導高度重視和直接推動下,省嚴格落實黨政同責,把礦山環境治理由部門行為上升為行為,提高到黨委層面,以開展專項行動為抓手,出環保牌、打組合拳、亮問責劍,形成黨委導、負責、土牽頭、部門協同、企業參與的黨政統籌、齊抓共治新局面。
河北省委書記趙克志在各類會議和實地調研中,反復強調礦山環境問題,要求堅決反對管理缺失、不計后果、破壞環境的亂采濫挖行為,對嚴重破壞地下水、嚴重破壞生態環境的礦山要堅決關閉。在河北省委、省的統一部署下,通過持續開展專項行動,河北對礦山環境整治由點到線、由線到面,覆蓋的范圍越來越廣,整治的力度越來越大,采取的措施越來越硬,逐步構建起規范礦產開發利用、加強環境綜合治理的長效機制。
自2014年起,河北省以鐵路、高速公路兩側和城市周邊等地的露天礦山為,在省集中了開展礦山環境治理攻堅行動,同時規定,今后鐵路、高速公路、道、省道、旅游公路兩側直觀可視范圍內,城市周邊及自然保護區、風景名勝區、水源地保護區等環境敏感地帶,不再新設露天礦業權。
2016年,河北把礦山環境整治范圍擴大到所有露天礦山,在省開展露天礦山污染深度整治專項行動,提出利用三年時間,對省1881個有證露天礦山進行停產整治,對624處責任主體滅失的露天礦山跡地進行修復綠化。同時進一步要求,今后對礦業權實行減量化管理,在省范圍內暫停新設露天礦業權,鼓勵露天礦山主動關閉退出。
今年,河北提出抓好1170個露天礦山的停產整治,年內完成256處修復綠化任務,同時把北京冬奧會張家口場址周邊列為礦山整治的重中之重,為北京冬奧會創造良好環境。河北省委、省把露天礦山污染深度整治作為推進省大氣污染綜合治理的18項工作之一,列為“科學治霾、協同治霾、鐵腕治霾”六大舉措之一。同時,省把礦山環境整治列入對各市年度考核內容,省紀委把礦山環境整治列入“一問責八清理”范圍,對不按規定時限完成整治任務的,嚴格追究市縣(市、區)和有關部門導及責任人的責任。